
一、超市是否属于消防重点单位?
根据《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》及地方实施细则,超市因人员密集、火灾风险较高,通常被列为消防安全重点单位。具体认定标准如下:
规模要求:
地上建筑面积≥3000平方米的超市,或地下/半地下建筑面积≥1000平方米的超市,属于重点单位。
例如,北京市规定地上建筑面积3000平方米以上且经营可燃商品的商场(含超市)需申报重点单位。
管理要求:
重点单位需设置消防工作归口管理职能部门,明确专职或兼职消防管理人员,落实消防安全责任制。
需定期向消防救援机构申报备案,接受严格监管。
结论:符合规模标准的超市属于消防重点单位,需强化消防管理。
二、超市消防维保核心内容
消防维保是确保消防设施有效运行的关键,超市需按规范执行以下工作:
1. 日常巡查与检查
每日巡查:
检查安全出口、疏散通道是否畅通,无杂物堵塞。
确认灭火器压力、消火栓接口密封性正常。
重点区域(如仓库、生鲜区)检查电气线路、冷藏设备,防止短路。
每周检查:
测试防火卷帘联动功能,确保应急时能自动降落。
检查应急照明、疏散标志是否完好。
每月排查:
全面检查电气线路老化问题,清理排烟管道油污。
对消防设施进行功能性测试(如手动报警按钮、声光报警器)。
2. 消防设施专项维护
灭火器材:
每月检查灭火器压力表、外观,确保处于有效状态。
每年由专业机构进行压力测试和充装。
火灾自动报警系统:
每季度测试探测器灵敏度,清理灰尘。
每年委托专业机构检测报警控制器功能(如自检、消音、复位)。
自动喷水灭火系统:
每半年检测喷淋头、管道完整性,进行压力测试。
检查报警阀组、水力警铃等组件是否正常。
消火栓系统:
每月检查消火栓箱体、水枪、水带是否完好。
每季度启动消防水泵,测试出水压力和流量。
防火分隔设施:
定期检查防火门、防火卷帘的密封性和联动功能。
3. 人员培训与演练
新员工培训:
入职时需通过消防知识考核,掌握灭火器使用、报警流程及疏散引导技巧。
全员演练:
每季度组织消防演练,模拟火情下的分工协作(如疏散组、灭火组、救援组)。
记录响应时间与操作问题,针对性改进。
4. 节假日特殊管理
临时增设措施:
促销活动期间增设灭火器材,确保促销区不遮挡消防设施。
每2小时巡查一次,重点检查临时用电与堆货高度。
闭店检查:
闭店后全面检查电器断电情况,避免遗留隐患。
5. 档案管理与智能化升级
电子档案:
建立消防设施电子档案,记录维护时间、检测结果及维修记录。
智能监测:
引入电气火灾监控、无线烟感报警系统,实现实时预警与远程管理。
三、超市消防不合格的后果与处理
处罚措施:
根据《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》第六十条,超市消防设施配置不符标准、损坏挪用、堵塞通道等行为,可处5000元至5万元罚款。
例如,未保持消火栓完好有效、遮挡灭火器等行为均属违法。
整改要求:
消防部门检查发现隐患后,会下达整改通知书,超市需在规定期限内完成整改。
拒不整改或整改不到位的,可能面临停业整顿或更严厉处罚。
维保合同管理:
超市可通过统一签署或单独签署模式与维保公司合作,明确服务范围、周期及验收标准。
统一签署适用于分店设施标准一致的情况,可简化流程、降低成本。
